怀着对孔子故国的好奇,她于1992年第一次来到中国。
迟摘的葡萄多用于酿制甜酒或高酒精度葡萄酒。红葡萄酒是由红葡萄汁和果皮果籽等固体物质共同发酵而来,所以单宁含量比较高。
4. 甜型(Sweet) 甜型葡萄酒的残糖含量一般超过45g/L,甜度较高,在口腔中能感受到较为明显的甜美感相对而言,半干型白葡萄酒比半干型红葡萄酒更为常见。这种葡萄酒发酵得比较彻底,残留在酒中的糖分非常少,含量不超过4g/L。这些气味可能来自于发酵或陈酿过程中使用的橡木桶,也可能是橡木块或橡木条等橡木桶替代品赋予的。有的生产商认为澄清过滤会导致葡萄酒损失部分风味,所以会尽量避免甚至完全不进行这道工序。
和半干型葡萄酒一样,这类葡萄酒普遍为白葡萄酒。晚采收的灰皮诺葡萄(图片来源:www.hugel.fr) 10. 贵腐菌侵染(Botrytised) 酒标上标有Botrytised,意味着这款葡萄酒是由感染了贵腐菌的葡萄酿制而成的。美讯酒庄酿造的正牌酒是帕克满分榜单上的常客,其中最新的2018年份佳酿也斩获了帕克团队98-100分的潜在满分好评,而酒龄最老的帕克满分酒便是1949年美讯酒庄红葡萄酒。
酒庄所在的波美侯(Pomerol)产区虽没有官方的分级制度,但在Liv-ex公布的2019年波尔多右岸酒庄分级名单中,克里奈教堂酒庄位居二级庄之列,排名第12位。此酒仍处于巅峰状态,具有美妙的深度、浓郁度和平衡感,适饮期可至2030年。十、1949年康赛扬酒庄红葡萄酒(Chateau La Conseillante, Pomerol, France) 评分:97分(1994年) 位于波美侯的康赛扬酒庄(Chateau La Conseillante)在1871年被波尔多的名门望族——尼古拉斯(Nicolas)家族收购,并由该家族传承至今。图片来源:www.denis-durantou.com 克里奈教堂酒庄早期酿造的葡萄酒也毫不逊色,其中1921和1947年份正牌酒均获得了罗伯特·帕克100分的赞誉,而1949年份也以堪称完美的表现赢得了99分的佳绩,被帕克称赞为本世纪最被低估的好酒之一。
八、1949年勒桦(科尔登-布莱桑德特级园)红葡萄酒(Maison Leroy Corton-Bressandes Grand Cru, Cote de Beaune, France) 评分:97分(2018年) 勒桦商社(Maison Leroy)位于勃艮第的欧克塞-迪雷斯村(Auxey-Duresses),由弗朗索瓦·勒桦(Francois Leroy)创建于1868年,专司葡萄酒经销,也从酒农那收购葡萄进行酿酒在有些红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酿酒师选择放出部分葡萄汁以浓缩萃取物质的做法。
如果想要按照酿造红葡萄酒的办法酿造桃红葡萄酒,就要在葡萄汁将颜色萃取成深浓之前,就将色素源葡萄皮分离出葡萄汁。2. 桃红葡萄酒是如何酿造的? 由于桃红葡萄酒是按颜色区分出的属类,因此,酿酒过程中如何控制色素含量成为关键因素。ABSTRACT: Rose wine walks between red wine and white wine by being macerated to a proper extent or saigneed. 如果一款葡萄酒从颜色上看既称不上是红葡萄酒,也称不上是白葡萄酒,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之时,我们便说这种葡萄酒为桃红葡萄酒或玫瑰葡萄酒。加州著名的白仙粉黛(WhiteZinfandel)便是采用这一方法酿制的。
酿制桃红葡萄酒的方法要么是在发酵前或发酵过程中控制对色素的萃取,要么是在发酵后按所需颜色深浅进行调兑,不过后者连同红、白葡萄酒共同发酵的做法通常都不为业界广泛认可。不过,从生产易得性来讲,红葡萄属性没那么强烈的品种,如皮薄味轻的歌海娜(Grenache)等更适合酿成桃红葡萄酒。摘要: 桃红葡萄酒,是颜色介于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之间的一类葡萄酒,其类型多元,风格平易近人。1.哪些葡萄品种最适合酿造桃红葡萄酒? 理论上说,任何一种葡萄品种都有可能成为桃红葡萄酒的原料,即便是白葡萄品种也可以通过调配这种方式加入一款桃红葡萄酒的酿制中。
由于葡萄皮更多地保留在剩余的葡萄汁中,最终酿制而成的红葡萄酒更加丰富醇厚,而被放出的葡萄汁则进一步发酵成轻盈但均衡的桃红葡萄酒。(2)放血法:特色式桃红葡萄酒 用放血法(Saignee)酿造成的桃红葡萄酒常与浓郁的红葡萄酒相伴。
桃红葡萄酒虽然是按颜色区分的一类葡萄酒,但它的色谱范围是很宽的——粉色、肉色及三文鱼色等表述都属于这个范畴。(1)短暂浸渍法:控制色素萃取程度 短暂浸渍法(Limited Skin Maceration)是商业上用来酿造桃红葡萄酒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在红葡萄酒的酿制方法之上缩短浸皮过程的简短法。
不过,至于桃红葡萄酒的整体风味,主要的决定因素仍然是葡萄品种及酿造方式。如前文所述,对于歌海娜这种葡萄皮颜色较浅的品种来说,浸皮时间比皮色较深的红葡萄品种要略长2. 桃红葡萄酒是如何酿造的? 由于桃红葡萄酒是按颜色区分出的属类,因此,酿酒过程中如何控制色素含量成为关键因素。酿制桃红葡萄酒的方法要么是在发酵前或发酵过程中控制对色素的萃取,要么是在发酵后按所需颜色深浅进行调兑,不过后者连同红、白葡萄酒共同发酵的做法通常都不为业界广泛认可。由于葡萄皮更多地保留在剩余的葡萄汁中,最终酿制而成的红葡萄酒更加丰富醇厚,而被放出的葡萄汁则进一步发酵成轻盈但均衡的桃红葡萄酒。如前文所述,对于歌海娜这种葡萄皮颜色较浅的品种来说,浸皮时间比皮色较深的红葡萄品种要略长。
不过,至于桃红葡萄酒的整体风味,主要的决定因素仍然是葡萄品种及酿造方式。(1)短暂浸渍法:控制色素萃取程度 短暂浸渍法(Limited Skin Maceration)是商业上用来酿造桃红葡萄酒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在红葡萄酒的酿制方法之上缩短浸皮过程的简短法。
如果想要按照酿造红葡萄酒的办法酿造桃红葡萄酒,就要在葡萄汁将颜色萃取成深浓之前,就将色素源葡萄皮分离出葡萄汁。不过,从生产易得性来讲,红葡萄属性没那么强烈的品种,如皮薄味轻的歌海娜(Grenache)等更适合酿成桃红葡萄酒。
1.哪些葡萄品种最适合酿造桃红葡萄酒? 理论上说,任何一种葡萄品种都有可能成为桃红葡萄酒的原料,即便是白葡萄品种也可以通过调配这种方式加入一款桃红葡萄酒的酿制中。(2)放血法:特色式桃红葡萄酒 用放血法(Saignee)酿造成的桃红葡萄酒常与浓郁的红葡萄酒相伴。
在有些红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酿酒师选择放出部分葡萄汁以浓缩萃取物质的做法。桃红葡萄酒虽然是按颜色区分的一类葡萄酒,但它的色谱范围是很宽的——粉色、肉色及三文鱼色等表述都属于这个范畴。ABSTRACT: Rose wine walks between red wine and white wine by being macerated to a proper extent or saigneed. 如果一款葡萄酒从颜色上看既称不上是红葡萄酒,也称不上是白葡萄酒,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之时,我们便说这种葡萄酒为桃红葡萄酒或玫瑰葡萄酒。摘要: 桃红葡萄酒,是颜色介于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之间的一类葡萄酒,其类型多元,风格平易近人。
加州著名的白仙粉黛(WhiteZinfandel)便是采用这一方法酿制的摘要: 9月18日,由尤意国际主办,安蒂里奥·西恩扎教授主讲的首次中国公开课在深圳举行。
ABSTRACT: On September 18th, seminar by Prof. Attilio Scienza was held by UITA INTL in Shenzhen. 9月18日,由尤意国际(UITA INTL)主办,安蒂里奥·西恩扎(Attilio Scienza)教授主讲的首次中国公开课在深圳举行。教授以一杯九千年——葡萄品种的历史起源与考古遗传学研究为授课主题,为数十位深圳乃至华南的意大利葡萄酒学术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堂耐人寻味的公开课。
安蒂里奥·西恩扎教授在讲座现场 课程的最后,教授还带领学员走进了意大利中部的保格利(Bolgheri)产区,从地质构造、土壤和气候变迁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产区的风土特征,以及其对葡萄品种和葡萄酒风格产生的影响。他的研究和写作获得了许多奖项,包括2003年、2008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的葡萄栽培最佳科学书籍奖。
在公开课上,教授从葡萄驯化、杂交、神学、艺术和气候风土的内在联系,到一块葡萄园的划分以及不同葡萄品种基因的联系、种植和酿造的原理,将广袤的生物学和历史学中纵横捭阖般的知识串联起来,从宏观的历史衍变和微观的生物学遗传领域,讲述了野生葡萄的历史起源以及考古遗传学的研究。安蒂里奥·西恩扎教授是葡萄种植学、农艺学、生物学和遗传学方面的世界前沿专家之一。酒庄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葡萄园管理方式,通过传统的方式酿造葡萄酒,不加以过多的人工干预。六款旗舰酒款均展现出葡萄的天然风味,充分表达出复杂多样的风土特征,给人以平衡的优雅感。
除此之外,教授还隆重介绍了他的家族在保格利产区持有的酒庄——古道迷鹿(Guado al Melo),与在座学员一起品鉴了酒庄出产的六款旗舰酒款。在场学员都受益良多,对意大利纷繁芜杂的葡萄品种、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和风土差异所划定的数百个纵横交错的法定产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五个小时的课程,洋洋洒洒,星光闪耀,上下贯穿9000年的历史长河,让一众学员醍醐灌顶,可谓是一堂前所未有的学术讲坛。他现任米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lan)农业和食品科学系的全职教授,意大利国际葡萄酒学院(Vinitaly International Academy,简称VIA)首席科学总监,同时任教于都灵大学(Universita degli Studi di Torino),在硕士课程中教授葡萄栽培。
在对知识深深的回味中,由尤意国际主办的安蒂里奥.西恩扎教授中国首次公开课落下了帷幕。他专注于生物学、农业技术和葡萄树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用意大利语和英语撰写了23本关于葡萄酒文化主题的书籍